胆南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的太痛了死亡都是解脱,面对癌痛, [复制链接]

1#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剧烈疼痛常伴有情绪反应,产生恐惧、焦虑、紧张、不安、失眠,甚至轻生的后果,控制疼痛有时甚至是患者迫在眉睫的唯一要求。

癌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患者止痛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效果还应该包括让患者做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镇痛药物疗法是控制癌痛的主要方法,强调正确、规范地使用止痛药物,可以使95%以上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但临床上大多数的镇痛药具有自身的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会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和不适。

采取多种措施迅速控制疼痛,防治止痛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实现“使癌症患者不疼痛”的目标,既然重视有效的抗肿瘤治疗,也需要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癌症不但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轻,经济相对较低,还可改善癌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中医止痛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中关于癌痛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总结认为主要有“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大类,辨证治疗应首先分清虚实,即辨清失荣与不通,再辨寒热等病邪属性、脏腑部位、伴有症状,按标本缓急施治。

结合现代癌症临床治疗实践,乐启生中医团队指出,急性和重度疼痛应结合运用西医镇痛药物,以迅速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是治病的手段,治疗的核心是人,一切应以病人为主,综合运用中西医等手段,最大程度地缓解疼痛。在治疗上,针对如气虚疼痛、血虚疼痛、阳虚疼痛、阴虚疼痛等失荣则痛这一类病人,治疗主要侧重点为扶正止痛。而对于气滞疼痛、血瘀疼痛、痰湿疼痛、热邪疼痛等不通则痛,则应以祛邪止痛为主。

事实上,不同患者的疼痛,其具体的病因病机会有所不同,因此,伴发的其他症状,或癌痛的方式及程度也不同,有效止痛治疗的前提是准确辨证。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类。

(1)气滞疼痛:患者多表现为,以胀痛为主,窜痛不定,时轻时重。舌质淡或淡暗,舌苔薄,脉弦。

(2)血瘀疼痛:患者多以刺痛为主,拒按,痛有定处。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脉涩。

(3)痰湿疼痛:患者的疼痛一般痛而重着,伴有胸脘痞满,腹胀身困,头晕痰多,嗜睡。舌质淡,舌苔腻,脉滑。

(4)热邪疼痛:主要以灼痛为主,痛处不移,伴有发热、口渴、出血等症。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5)阳虚寒痛:患者的疼痛较剧,形寒怕冷,得温则舒,骨节酸痛,痛处不移。舌质淡,舌苔白,脉紧。

(6)气虚疼痛:患者以隐痛、钝痛居多,痛有定处,疼痛喜按,体虚形瘦,汗多。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7)血虚疼痛:患者疼痛或隐或剧,贫血外貌,唇甲色淡,面色苍白,或伴有出血,如便血、咳血、呕血、月经量多等。舌质淡,舌苔薄,脉细。

(8)阴虚疼痛:患者多表现为疼痛不安,骨蒸潮热,低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舌质红,舌苔薄少,脉细。

肺癌脑转移,联合中药治疗止痛病例

陆先生,55岁,因确诊“右上肺腺癌4年多,近期出现脑转移,行伽马刀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希望中医治疗,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

来诊时,症见头晕头痛,右侧肢体乏力,胸闷,右胁肋痛,口干唇燥,大便干硬不畅,胃纳睡眠一般。舌质暗,舌苔薄黄。

结合陆先生检查报告、症状及舌诊等病情信息,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散结,益气养阴为法。

拟方:黄芪、厚朴、赭石、猫爪草、胆南星、蜈蚣、赤芍、仙鹤草等十几味药。服药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头痛及肢体乏力改善,右胁肋痛已不明显,食欲改善,大便正常。后以原方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目前陆先生可生活自理,病情稳定。

癌痛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病情病期不同,病机往往错综复杂,它们可同时存在,或相互影响,或相互转化,临床需注意结合患者辨证、辨病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将上述止痛方法进行合理组合应用,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效应。另外,转移部位出现疼痛时,可针对转移病灶用药。如骨转移疼痛时,应考虚采用补肾止痛,肝转移出现肝区疼痛时,亦应配合使用健脾疏肝止痛之法,以最大程度缓解病人痛苦,增强抗癌信心,改善生存质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