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南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法 [复制链接]

1#

健康文摘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身体及四肢震颤,并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本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振掉”的范畴。

肝气郁滞型

症状:手指呈“搓丸样”动作,肢体疼痛不移,屈伸不利,胸胁胀满不适,嗳气纳差,夜寐欠佳,大便不爽,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行气通络。

验方验穴

1.柴胡15克,白芍20克,何首乌9克,桑椹15克,郁金12克,水蛭6克,陈皮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取大椎、肝俞、肾俞、脾俞、风池穴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智力低下者,加智三针;语言障碍者,加通里、哑门;偏风火伴眩晕者,加太冲、曲池、外关。

3.按摩疗法:点按百会、风池、大椎、肝俞、太冲、膈俞、天枢、血海、阳陵泉穴。

肝肾阴虚型

症状:四肢震颤,或见头摇颤,日久不愈,拘急强直,表情呆板,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啼笑无常,言语失序,甚至幻听幻觉,纳差神疲,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息风。

验方验穴

1.生白芍12克,全蝎6克,制首乌6克,阿胶6克,生龟板30克,五味子9克,生牡蛎30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山茱萸12克,熟地*12克,生鸡子*1枚。水煎服,每日1剂。

2.取肝俞、肾俞、太溪、天枢、照海穴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取肝俞、肾俞、公孙、风池穴隔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痰浊壅滞型

症状:四肢震颤、麻木,头摇而动,头痛头晕,胸胁满闷,善怒心烦,纳差,腹胀,便秘,夜寐欠佳,舌淡苔白,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除烦。

验方验穴

1.半夏10克,天麻20克,天南星6克,僵蚕10克,枳实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桑白皮6克,大*6条,玄明粉12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2.取阴陵泉、曲池、丰隆、风池、足三里、少海、后溪、太冲、三阴交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取百会、脾俞、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气滞血瘀型

症状:肢体震颤、麻木不仁、僵直、刺痛,头晕,急躁易怒,纳差,口干,夜寐欠佳,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腻,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验方验穴

1.柴胡10克,白芍10克,当归12克,穿山甲12克,红花9克,熟地*10克,川芎15克,白术10克,天麻12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取气海、神庭、天枢、丰隆穴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取脾俞、膻中、气海、膈俞穴麦粒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震颤日久,颈项拘强,肢体拘紧,活动不利,行走慌张,伴头晕眼花,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舌质暗淡且有瘀点,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活络息风。

验方验穴

1.*芪40克,*参20克,当归12克,白芍30克,木瓜12克,伸筋草12克,川芎6克,何首乌6克,*精15克,怀牛膝30克,威灵仙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穴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取百会、印堂、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麦粒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风痰上扰型

症状:肢体震颤兼有麻木,胸胁满闷,心烦,口腻,头晕昏重,目眩,耳鸣,舌苔白腻或*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涤痰。

验方验穴

1.半夏10克,茯苓10克,白术30克,胆南星6克,郁金10克,天竺*20克,天麻10克,当归12克,大*6克,全蝎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取脾俞、曲池、内庭、丰隆、合谷、天枢、内关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天麻25克,核桃仁15个,何首乌9克,鲜鲤鱼克。将前3味放入鱼腹中,置盆内,加葱、姜少许,再加适量清水上笼蒸约30分钟,食肉喝汤,隔日1次。

治验实录

病例:李某,女,65岁。

主诉:双手震颤3年。患者3年前出现左手轻微颤抖,逐渐发展至手颤抖动呈“捻药丸”,伴面部汗出涔涔而难以自持,双手指不能自如伸直,书写困难,紧张时加重,双手麻木、活动不利,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小便*,大便秘结,舌质微红、少津,苔薄,脉沉弦。

辨证: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镇肝息风。

处方:生龙骨30克,炙龟板30克(先煎),肉苁蓉10克,熟地*30克,制首乌6克,枸杞子30克,天麻10克,天冬10克,钩藤10克,知母10克,生白芍15克,豨莶草15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上方服20剂后,去熟地*,加*精,配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6克,长期服用。配合针灸治疗,取肝俞、肾俞、气海、外关、足三里、中脘、合谷、三阴交、太溪穴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半年后,患者可独自步行百米,穿衣、倒水、上厕所等日常生活能自理,精神状况好转。

(本文选自《讲中药故事谈老医秘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魏玉香,宋月航,张慧卿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