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南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风号治疗脑中风患者,有效率达93 [复制链接]

1#

点亮星标~不然你们可就再也看不到我

脑中风是祖国医学对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统称,其中包括西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出现中风的临床表现者,都属中风病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肝脾失调,风痰上扰,瘀闭脑络脉闭阻或气血不循于脑脉血溢脉外引起的患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的临床病证,严重者可以引起死亡。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我国居民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据我国目前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脑中风每年新发病例逾万例,年死亡人数约为万例,约有半数以上的脑中风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西医治疗急性期脑血管病以营养脑神经,改善脑部血供,增加脑组织能量供应为主,效果有限,本科采用中风Ⅰ号联合西医药治疗脑中风患者颇有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1月~年1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8±7.5)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5.3±8.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临床病例的相关诊断均符合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订修订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均经过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脑中风病的诊断指标:包括: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可有半侧肢体活动不利、神志昏蒙,语言不利,半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昏蒙,饮水及进食过程可有呛咳。临床见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可以确诊;或者患者临床尚不具备上述症状但是影像学提示,也可以诊断。其中中医辨证分型属于风痰阻络证。

1.2.3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③拒绝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④3级高血压,血压未得到控制的患者;⑤精神类疾病病史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包括:测量血压2次/d,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液平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予以患者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治疗。

1.3.2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风Ⅰ号(半夏15g、茯苓15g、白术20g、胆南星15g、天竺*15g、天麻15g、香附15g、丹参30g、赤芍20g、红花15g、地龙15g、水蛭10g等),1剂/d,水煎,早晚分服。21d为1个周期,随访观察3个周期。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①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脑中风的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肢体肢力全部恢复正常,并且活动自如;显效: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上肢肌力及活动情况受情绪及气候变化影响,偶有不适情况出现;有效:患者肢体尚能活动,仍有躯体小关节活动不利;无效:患者疾病情况加重或者没有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试验组Barthel指数治疗前为(44.1±12.2)分,治疗后为(68.9±10.2)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治疗前为(45.1±11.7)分,治疗后为(56.2±10.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3讨论

中风Ⅰ号方中,半夏燥湿健脾;胆南星开泻化痰;天麻为治内风之圣药,三药配合可以解周身之痰结,祛经络之风痰,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半夏的提取物具有降低全血黏度、可以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助脾胃运化水湿,以杜生痰之根源。天竺*清热豁痰,药理学研究证实天竺*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抑制体内Na+-K+-ATP酶的活性,减轻钙离子的超载,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脑水肿及脑损伤;清除脑内自由基;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抗血小板凝聚,缓解患者的脑缺氧状态及再灌注损伤。丹参、红花、赤芍活血通经活络。地龙活血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地龙具有抗凝血和溶血栓的双重作用,可以有效的降解纤维蛋白酶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脑部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再形成;增强人红细胞的膜稳定性和变应能力。水蛭味咸平,破血通肝经,药理学证实其有效成分水蛭素具有抑制人体凝血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抗凝、抗栓的作用。诸药配合共奏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之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患者在脑中风的危险期度过以后就应该实施康复治疗,因此本科还主张在患者发生脑中风以后,及时的进行康复介入治疗,而且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对于中风患者本科还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对于受损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研究了自拟中风Ⅰ号治疗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证明,试验组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治疗前为(44.1±12.2)分,治疗后为(68.9±10.2)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治疗前为(45.1±11.7)分,治疗后为(56.2±10.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风Ⅰ号治疗脑中风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I注意警示: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菩萨佛医堂‘苏德伟老师获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