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南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赐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内科名医方系列 [复制链接]

1#

朱良春(-),男,江苏省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70余载。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1.化痰定咳汤

金荞麦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蔓荆子、鱼腥草各20克,天竺子、天浆壳各10克,橘红、甘草各8克。

清水先泡后煎,每剂煎2次。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急慢性支气管炎,久治未愈,咳呛仍频,黏痰壅滞,咯唾不爽,舌苔薄腻,脉滑,属痰热阻肺者。

2.参蛤定喘散

红人参、紫河车、川贝母、麦冬、北沙参、钟乳石、炙款冬花各20克,蛤蚧1对,橘红10克,五味子15克。

上药研极细末。每服3克,1日3次(或装胶囊,每服6粒)

慢性、虚性之喘证、咳呛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喘息及支气管哮喘久治不愈者。

3.消痰制咳汤

炙皂荚3~6克,法半夏、制南星、浙贝母各6~10克,橘络6~12克,生姜3~6克。

先将药物用水浸泡半小时,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顽痰咳喘,风痰,痰多色白,质黏如丝,不易咳出,胸闷胸痛,舌淡苔白,脉紧者。

4.治喘方剂

麻*9克,细辛3克,干姜、甘草、五味子各4.5克,半夏9克。

先将药物用水浸泡半小时,再在火上煎煮半小时,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冷哮)。

5.苓武汤

制附片15克,白术9克,茯苓12克,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各9克。

先煎附片1小时,再与预先浸泡30分钟,共煎30分钟。每日1剂,将2煎放出的药液混合,日服2次。

本方适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心衰阳虚者。症见咳喘,气促,心悸,痰多,尿少,足肿,肢冷,唇舌青暗等。

6.止哮定喘汤

蜜炙麻*、蜜炙紫菀、大贝母、苦杏仁各10克,南沙参、玄参各15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本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症见呼吸气促,喉中痰鸣,胸闷气阻,不能平卧,口渴,舌偏红,脉弦细。

表证甚伴恶寒发热者,加炒荆芥、炒防风各10克;内热甚,加生石膏30克;痰多壅塞,加射干6克,白芥子、葶苈子各10克;咳甚,加款冬花、白前、枇杷叶(包)各10克;肝胆火旺,目赤口苦,加栀子、丹皮、广郁金各10克;肝失条达,胸闷纳减,加醋柴胡6克,麸枳壳10克,杭白芍20克。支气

管哮喘患者宜注意保暖,特别天气转变时,尤须防止受凉感冒;不吸烟,避免接触刺激性的气体和灰尘;忌食鱼、虾、蟹、海货及辛辣之品。

7.参蛤麻杏膏

生晒参60克(如用*参,剂量加倍),蛤蚧2对,麻*(去节)60克,杏仁克,炙甘草50克,生姜60克,红枣(去核)克,白果肉20枚。

用时将生晒参另煎,收膏时冲入;蛤蚧去头足,研末冲入收膏;余药加水浸泡一宿,浓煎3次,去渣,滤取3次清汁混合均匀,再浓缩,加入冰糖克,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早晚各服一食匙,开水冲服。不分男女老幼,常年均可服用,阳气虚而慢性发作之喘咳患者亦甚合适。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如咳嗽低热,可加桑白皮90克,地骨皮克;如痰多呈泡沫状,加干姜10克,细辛15克;如大便干结,加熟地克,当归90克;如心悸盗汗,加麦冬10克,五味子45克。本膏毕竟温补为主,阴虚有热者实非所宜。服药期间切忌烟、酒、红茶、萝卜、鱼腥及辛辣食物、生冷果品。若伤风则停食,可缓服数日,待新疾祛后再继续服用。

8.加味紫金丹

白信8克,白矾9克,杏仁30克,蝉蜕、陈皮各9克,马兜铃15克,甘草9克,沉香6克,银杏肉(白果)20枚。

本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上味共研细末,用桑白皮30克煎汤,水泛制成小丸如芝麻大。食后温开水送下,用量以白信含量计算,根据不同年龄和发作期、间歇期、静止期决定具体用量。①发作期。3~5岁,每次45毫克,日服3次;5~10岁,每次90毫克,日服3次;10~15岁,每次毫克,日服3次;15~20岁,每次毫克,日服3次。②间歇期。3~5岁,每次18毫克,日服3次;5~10岁,每次45毫克,日服3次;15~20岁,每次毫克,日服3次。③静止期(作预防)。成人用量每次减至90毫克,随年龄比例减少剂量,服30天后停用。

9.哮喘必止方

麻*5克(后下),射干、杏仁各9克,厚朴4.5克,苏子、葶苈子各9克,陈皮4.5克,制半夏9克,茯苓10克,甘草、枳实各4.5克,胆南星、鹅管石各9克(煅杵包)。

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加入麻*,再煎5~8分钟,过滤约毫升,加水适量煎第2次约毫升。每日1剂分两煎,2次食后温服。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不畅,咯痰不易,喉间有哮鸣音,胸闷喘息,夜间不得平卧,舌苔白,脉浮滑。

10.喘咳合剂

鱼腥草30克,麻*、葶苈子、杏仁、前胡各10克,胆南星6克,*芩、枳壳各10克,甘草6克。

将上药按处方剂量比例,10剂到数十剂加水浸过药面约2~4厘米,煮沸半小时,滤渣取汁,将药渣再如法煎1次,去渣,将两煎药汁合并,低温浓缩成浸膏剂。按上方剂数,折合成剂量,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肺热喘咳。凡咳嗽喘满,胸高气逼,痰*稠,舌苔*腻,脉弦滑等症皆可服用。

11.梅香饮

绿萼梅、九香虫各10克,佛手片15克,延胡索、降香、制香附各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放火上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忌久煎。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本方适宜用于浅表性胃炎、胃窦炎及浅表性溃疡。凡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之胁肋,胃脘胀闷隐痛,食后胃脘胀闷加剧,或泛恶,呕逆,舌苔薄*或*白相兼,脉弦。

12.安金膏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各克,生甘草、炙甘草各30克,五味子、细辛各15克,灸麻*30克,熟石膏克,射干30克,炙紫苑、炙款冬花各90克,炒防风60克,生*芪克,蒸茅术60克,竹沥、半夏各90克,橘红60克,乌梅肉10枚,白果肉50枚,炙桑皮克,炙枇杷叶克(去毛,包煎)。

先将药物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在火上煎1小时,煎2次,去渣,滤净,浓缩加入白蜜克,收膏备用。每次15克,早晚白开水各冲服1次。

本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缓解期,伴发肺气肿。

13.三龙汤

煅龙骨30克(先煎),龙胆草6克,干地龙15克,灵磁石30克(先煎),桑枝15克,桑叶9克,牡蛎30克(先煎)。

先用水浸石类、贝类药3小时,后纳余药,煎1小时,取汁留渣,加水再煎半小时,将所得药汁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症见头痛眩晕,面热目赤,颈项强急,顾盼不利,心悸,睡眠不安,舌质红,脉弦数者。

14.清肺饮

金银花、连翘各12克,薄荷(后下)、荆芥各6克,杏仁10克,冬瓜仁、生薏苡仁各12克,桃仁6克,*芩、浙贝母各10克,芦根20克。

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本方适用于肺炎。

15.溃疡止血散

乌贼骨、白及、三七。

乌贼骨、白及、三七按3∶2∶1的比例,共研极细末。每服5~10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上消化道出血。

16.仙桔汤

仙鹤草30克桔梗8克木槿花9克白术9克白芍9克木香5克槟榔1.2克乌梅炭1.5克白头翁10克

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慢性结肠炎,左下腹腹痛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痛时即要解大便,大便后疼痛减轻

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2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薢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为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参12克,炙*芪15克。

17.健脑散

红人参15克,地鳖虫、当归、枸杞各20克,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香、没药、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上药研极细末,每早晚各服4.5克,开水送服,可连续服2~3月。

老年痴呆症

18.补肾丸

蛤蚧1对,熟地*45g,菟丝子45g,金樱子45g,巴戟天45g,肉苁蓉45g,紫河车30g。

上药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g,每日2次。

温肾助阳,温养肝肾。

早泄、阳痿,肾阳虚衰、下元不固证。

19.通膈利噎散

水蛭10克,炙全蝎、蜈蚣各20克,僵蚕、蜂房各30克,

共研细末,每服4克,1日3次。

治疗中晚期食道癌

20.复肝丸

地鳖虫、红参须各30克,紫河车24克,广姜*、广郁金、参三七、炮山甲、鸡内金各18克,共研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糯稻根各克煎取浓汁,与上药粉泛丸如绿豆大,每服3克,1日3次,食前服。

活血化瘀、益气运脾、疏肝解郁、化瘢散结。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纳呆欠香,食后腹胀,夜寐不实,恶梦纷纭。苔薄腻、质衬紫,脉弦细。

21.保肺丸

地鳖虫、紫河车各g、百部g,制首乌、白芨各g

共碾粉末,另以生地榆、律草、*精各g煎取浓汁泛丸烘干或晒干,每服9g,日2~3次。在临床中遇长期发热者配合“地榆律草汤”(由生地榆、怀山药各3Og,青蒿子、律草各20g,百部15g,甘草6g组成,日1剂水煎服)。如属顽固性肺结核或空洞,配台“外敷肺痨膏”(由干螗皮、壁虎、乳香、没药、蜈蚣共粉碎,搅入市售之外科黑膏药肉内,用软猪皮废角料做成膏药各用,用时微火供软,敷在肺俞、膻中等穴,3天一换)

22.芪术*精六味汤

生*芪30~60g。生白术15g,炙*精30g,生地20g,怀山药35g,山茱萸、丹皮各20g,茯苓30g,地鳖虫10g,川*连2g。

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服“保肺丸”,每次服9g,每日2次,再配合“外敷肺痨膏”敷肺俞、膻中2穴,颇有卓效。

厚壁空洞型肺结核

23.培本治痹汤

生、熟地*各15,当归10,仙灵脾15,鸡血藤20,鹿衔草30,寻骨风20,炙僵蚕12g,乌梢蛇10g,甘草5g。

水煎服。

(1)偏气虚者加*芪15-30,炒白术15;

(2)偏阳虚者加淡苁蓉10,补骨脂10;

(3)偏血虚者加当归、潞*参;

(4)偏阴虚者加石斛、麦冬。风湿病的治疗

24.乌发丸

生首乌克黑芝麻l5克霜桑叶30克桑椹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精30克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

蜜丸每丸9克重每日三次每次1丸三个月一疗程。

25.斛乌合剂

石斛、制何首乌、制*精、怀生地*各15克、生*芪、怀山药各30克、大乌梅、杞子、紫丹参、桃仁泥、淫羊藿、金樱子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20余剂

益阴助阳、补气治血。

糖尿病

26.舒胃散

生*芪90克,莪术50克,潞*参、淮山药、蒲公英、枸杞子各90克,鸡内金、刺猬皮、生蒲*、五灵脂、徐长卿各60克,炮穿山甲、木蝴蝶、凤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

共碾极细末,每服4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服用。

益气消瘀,养胃制肝,温脾化湿。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溃疡病。

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60克,生白芍90克;偏阳虚则加良姜、炒白术各60克,荜茇30克。

27.半夏枯草煎

姜旱半夏12g,夏枯草12g,薏苡仁(代秫米)60g,珍珠母3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调和阴阳。

慢性肝病等所致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的顽固性失眠。

28.甘麦芪仙磁石汤

甘草6g,淮小麦30g,炙*芪20g,淫羊藿12g,五味子6g,灵磁石15g,枸杞子12g,丹参12g,远志6g,茯神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温阳镇潜,引火归原。

顽固性失眠虚多实少者,脾肾两虚或心脾两虚之失眠。

29.培补肾阳汤

淫羊藿15g,仙茅10g,怀山药15g,枸杞子10g,紫河车6g,甘草5g,生地*12g,熟地*12g,肥玉竹12g,煅海螵蛸18g,茜草炭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阴阳并补。

阴阳俱虚之不寐。

肾阴不足较严重时,加生熟地各15g,女贞子10g,川百合12g;肝肾阴虚者,加生白芍、生熟地各12g,女贞子、潼沙苑各10g;脾肾阳虚而大便溏泄或久利不止者,加补骨脂、益智仁、鹿角霜、炒白术各10g;肝脾肾俱虚而见慢性泄泻者,加炒白术15g,乌梅炭3g;肾阴阳俱虚而带下绵注或经行量多者,加乌贼骨15g,茜草炭6g,炙龟板24g;腰痛剧者,加炙蜂房、炙地鳖虫、炙乌梢蛇各10g;浮肿者,加熟附片、炒白术、茯苓各10g;哮喘者,加核桃肉4枚,补骨脂10g,蔓荆子12g,五味子5g;哮喘严重者,加人参3g,蛤蚧1.5g,二味共研,分2次冲;遗精或小便频数者,加山萸肉、菟丝子各10g;阳痿早泄者,加巴戟天、露蜂房、淡苁蓉各10g;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者,加潞*参、炒白术各10g,炒枣仁20g,龙眼肉、当归身各10g;虚阳上扰,血压升高者,加生牡蛎30g,紫贝齿15g,玄武板20g;更年期综合征,加知母、*柏、当归、巴戟天各10g。

30.蕲冰散

蕲蛇30g,冰片3g。

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为糊状,涂敷患处,一日3次,一般2~4日可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主治带状疱疹。

汪晓筠,杨翠娟,朱良春教授皮肤病效方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0,(10):61-62

31.益肾蠲痹丸

熟地*、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全当归、鸡血藤、露蜂房、蕲蛇、地鳖虫、僵蚕、蜣螂虫、炮山甲、全蜗、蜈蚣、广地龙、甘草等

研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次6~8g,日服3次

治疗顽痹

32.胃安散

莪术50g,红参45g,生*芪、怀山药、蒲公英、枸杞子各90g,鸡内金、炮刺猬皮、生蒲*、五灵脂、徐长卿各60g,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g,甘草30g

研极细末,每次4g,每日3次,餐前服

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

33.化瘤丸

人参、丁香、苏木、桃仁各18g,桂枝、姜*、虻虫、苏子、五灵脂、绛香、延胡索、水蛭、阿魏、艾叶、川芎、香附各6g,当归12g,吴茱萸2g

共研细末,加米醋ml浓煎,晒干再加醋熬,如此3次晒干,另用麝香6g,大*、益母草各24g,鳖甲50g,研细末调匀,装入胶囊,每粒0.3g,每次5粒,日服4次,*酒为引

肝癌

34.降脂减肥汤

制苍术10g,*芪、草决明、丹参、冬瓜仁各15g,泽泻、冬瓜皮、生山楂各20g,淫羊藿18g,生薏仁30g,干荷叶、枳壳各6g,半夏5g

水煎或改丸剂服

高脂血症及单纯性肥胖

35.涤痰定痫丸

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广地龙各60g,陈京胆、川石斛、天麻、青礞石、天竺*各45g,白芥子、化橘红、石菖蒲各30g

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5g,日服2次

癫痫

36.夺痰定惊散

炙全蝎15只,巴豆霜0.25g,犀*0.35g,硼砂1g,飞朱砂、川贝母、天竺*各1.5g,飞雄*1.2g,陈胆星3g,麝香0.15g

研极细末,每次0.7g,幼儿0.4g,日1~2次鼻饲,以排出浊便为度

乙型脑炎

医院孟河学派传人。

37.蛭锦胶囊

水蛭g,生大*50g。

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服5~8粒,每日2次。

活血散瘀,涤痰泄浊。

主要用于肾病综合征之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常伴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

38.抗癌单刃剑方

仙鹤草50~90g,白毛藤30g,龙葵25g,槟榔片15g,制半夏10g,甘草5g。

仙鹤草要单独煎煮,煎取汁备用;其他药物一同煎取汁,和仙鹤草煎汁混和,一次顿服,每日1次即可。若饮药有困难,可分次服,一日饮完。

各种癌症。如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均可使用。

胃癌加*参15g,百术10g,茯苓15g;食管癌加急性子30g,六神丸每次10粒含化,一日2~3次;肺癌加白茅根30g,*芪25g,瓜蒌20g;肝癌加莪术15g,三棱15g;

乳腺癌加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鼻咽癌加金银花30g,细辛3g,大枣5枚;肠癌加皂角刺25g,地榆30g,酒*10g;胰腺癌加郁金15g,锁阳10g。

39.清肺定咳汤

金荞麦20g,鱼腥草(后下)15g,白花蛇舌草20g,天浆壳12g,化橘红6g,苍耳子、枇杷叶(去毛包)各10g,生甘草5g

风热久咳,风热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热者。

40.柴胡桂姜胆草汤

柴胡、桂枝、干姜各10克,瓜蒌仁18克,生牡蛎30克,龙胆草、生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平调寒热,通降气机,消炎利胆。

慢性胆囊炎之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症见右胁闷胀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染。

《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

41.双降汤

水蛭3克,广地龙10克,*芪3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稀莶草10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次,水蛭研极细末,分2次冲服。

益气通络,活血降脂。

高血脂、血黏稠或伴高血压者尤宜。

米一鹗《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