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南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课笔记I秋后奶茶那些事 [复制链接]

1#

求益社欢迎你~~~

主讲人:林冰菁

林冰菁,级中医养生学专业,现任中药协会会长,热爱中医以及中医养生

社课笔记

入秋后,我们的各种社交软件都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词条刷屏,而入秋后喝奶茶是否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呢?林冰菁师姐带我们了解了秋后奶茶那些事儿。

一、从中医角度看秋天和奶茶的关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天风清气凉、干燥,地气明朗,我们应该早卧以养阴精,早起以舒肺气,并使自己的神志安定,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气血达到平和状态。

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秋天正是养收的季节。那么,如何养收呢?《素问?脏气法时论》道:“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主收涩,辛主发散。秋通肺,肺在这时想要收敛,顺其性食酸则为补,逆其性食辛则为泻。且酸甘化阴,能补充人体内的阴液,起到润燥的效果。

二、奶茶的组成

1、牛乳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徐文兵教授谈到:“自然界中成年后还没有断奶的,只有人类。”纵观人生,婴儿时期食物是奶,青春期补充营养喝牛奶,老人为防止骨质疏松喝牛奶。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牛奶呢?

古人认为饮食水谷经过脾胃运化腐熟成为水谷精微,与津液相互作用化成血液,最后在脾气的作用下转化为乳汁。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女性哺乳期前后会出现断经的现象。《本草经疏》中写道:“牛乳,归心、肺、胃经,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馁,止渴。”我们知道,血液是属阴的,而牛奶又是血液所化,自然就具有寒凉的性质。因此,那些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喝太多牛奶。

讲到这里,冰菁师姐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欧洲、内蒙古地区人民常年喝牛奶身体却无太大影响?这里我们要从空间上去看。这些地区以放牧为主,饲养了很多奶牛,“因地而食”,也就决定了他们只能喝牛奶。同时他们也爱喝酒,酒性温,便可缓和牛奶微寒之性。

对那些较阴寒体质的人,冰菁师姐讲了几种适合他们的喝牛奶方法:

·加肉桂、干姜等温热的食物。如广东特有的姜撞奶;

·微加热(这种方法无法改变其寒凉的属性);

·冲奶粉。

那么,既然牛奶属寒凉,为何有些人喝牛奶之后舌苔变*,即出现热证?牛奶味甘,有滋腻的性质。所以过量喝牛奶就会过度滋补,滋腻易生湿、生痰,这些淤积在人体内,久而久之便会郁而化热。

另外,我们常喝的奶除了牛奶外还有羊奶。《本草纲目》说:“羊奶偏温,入肾经,补肾虚,治消渴。”牛奶其实也可以治消渴,那为何现在很多人都说喝牛奶会得糖尿病?牛奶主要治阴虚导致的消渴,而现代人多是由阳虚和气虚导致的消渴。上面讲到,喝太多牛奶会形成痰湿,痰湿会困住脾胃,但脾胃喜燥恶湿,被痰湿困住之后便会进一步加重阳虚和气虚,进而加重消渴。所以一定要“对证下药”。

2、茶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以我们常喝红茶和绿茶为例。红茶性偏温,具有消食行痰、释滞消清涤肠胃的功效。而绿茶偏凉,具有清头目、除烦渴、醒精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

3、糖

生活中常用的红糖、白糖、冰糖都来源于甘蔗汁。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将甘蔗汁称为“天生复脉饮”。红糖味甘性温,有补脾缓肝、活血散瘀的功效,常用的有生姜红糖水。白糖味甘性凉,有和中缓急、生津润燥的功效,常作调味用。冰糖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我们常喝的冰糖雪梨水就使用了冰糖。

师姐还介绍了一种我们生活中少见却经常能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糖——饴糖。不同于上述的三种糖,饴糖是用糯米、大麦、小麦、麦芽、小米等经过一系列发酵加工制成的。饴糖的性味与红糖一样,都是甘温的,能“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摘自《日华子本草》)。《伤寒论》中有一剂方就重用了饴糖——小建中汤,以饴糖四两为君药,加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可治疗虚寒腹痛。但由于现在饴糖已经很少用了,我们开小建中汤时可以用红糖或炒麦芽、炒谷芽代替饴糖。师姐也提醒,不可以用市场上卖的饴糖来代替药用饴糖。可以通过药用饴糖质地比较粘稠的性质来区分二者。

4、配料

我们常在奶茶里加入烧仙草、龟苓膏和芋泥。烧仙草是由仙草(又称凉粉草)叶加水熬制成汤液后,加入淀粉制作而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暑的功效。龟苓膏是由中华草龟龟甲、土茯苓等熬制而成的。冰菁师姐重点介绍了土茯苓。土茯苓来自光叶菝葜的根茎,性偏凉,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而用来做芋泥的芋头属天南星科,而天南星科的植物一般是有毒的,不可生食,需高温煮后才可食用。

三、自制奶茶

冰菁师姐向我们介绍了《本草汇言》中的姜糖苏叶饮+牛奶+红糖=姜糖苏叶奶茶

用料:生姜3g、苏叶3g、红茶3g、牛奶ml、红糖15g

制作方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丝,和红茶一同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5-10分钟,去掉生姜、苏叶和红茶,倒入牛奶、红糖调味即可。

分析:此奶茶中生姜、苏叶可以起到辛温发散风寒的作用,而牛奶、红茶则有健脾暖胃的作用,再加入红糖,既能缓解生姜、苏叶的辛辣苦涩的口感,又可以帮助牛奶、红茶暖胃驱寒,所以比较适合当做入秋后的保健饮品来饮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素体阴虚或湿热内蕴的人群不适合饮用。

四、药食同源与药食有别

冰菁师姐引用《养老奉亲书》中的一句话解释药食同源:“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管千百品,其四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食物与药一样,也可分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都有一定偏性。《养老奉亲书》中也强调“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也就是说,如果能把握住食物的偏性,通过药膳调理身体,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用来缓解虚寒腹痛。

值得注意,药和食是有一定差别的,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区别:

药物为备用品;食物为必需品。

药物峻烈,有副毒;食物平和缓,无副毒。

药物作用强,起效快;食物作用弱,起效慢。

真正意义上的“奶”“茶”做成的饮料,在秋季有一定的养生效果。但是,市面上所售的奶茶中的奶一般都不是真正的牛奶,而是一种名为植脂末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即通俗说的“奶精”,非但没有上述各种效果还可能会导致肥胖、痛风等疾病。所以,我们要少喝调制奶茶哦。

(以上为主讲者观点,解释权归主讲者所有)

文字:陈嘉慧

排版:倪欣妤

图文:广中医医学求益社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