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第十一章中药与方剂
第九节泻下方药
凡以通利大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和方剂,叫做泻下药或泻下方。
泻下药性质沉降,能通利大便,以排除肠胃积滞。主要适用于肠胃有积滞,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根据泻下药泻下强度等性能的差异,一般分为攻下药、峻下药及润下药三类。攻下药和峻下药作用均强烈,后者更为显著;润下药的作用则较和缓。
应用泻下药时,须视便秘的轻重、体质的强弱,以及兼证等的不同加以选择,并作适当配伍。如里实便秘而正气不虚,便秘较重者,宜用攻下药或峻下药;年老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或血虚津少,肠燥便秘,一般宜用润下药。便秘腹胀满者,常与行气药配伍;高热便秘者,可与清热药配伍;有表证者,当与解表药同用;里实便秘而正气虚弱者,可与补益药同用。作用强烈的泻下药,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有的还能促使盆腔充血,故年老体弱、久病正虚、胎前产后、月经期均应忌用或慎用;这些药物亦易伤胃气,故当奏效即止。
此外,如病情较重,需要急下者,选用攻下药或峻下药,煎汤或作丸、散剂内服;病情较缓,只需缓下者,除宜用润下药外,常制成丸剂内服。
一、泻下药
(一)攻下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既能攻下通便,又能降泻火热。用于肠胃积滞,大便秘结的里实证;实热壅盛,热积便秘者尤为适宜。部分药物也可与温里药配伍,用于寒积便秘。
此外,火热上炎,上部充血(出现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或出血(如衄血、吐血、咯血)用攻下药能导热下行,使病情缓解。热痢初起,里急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畅,亦可“通因通用”,酌用攻下药。如与驱虫药同用,又可促进虫体的排出。
大*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北大*)和南大*的根茎。立冬前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阴干或炕干。生用或酒制、蒸熟、炒炭用。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攻下积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酒制偏于清上而活血,蒸熟则性缓,炒炭能收敛止血、止泻)。
1、用于肠胃滞积,大便燥结等症。单用有效。如实热壅盛,热积便秘,腹痛胀满,烦躁或神昏谵语,常与芒硝、枳实、厚朴同用,如大承气汤(大*、芒硝、枳实、厚朴)。如属寒积便秘,则常与温里药干姜、附子同用,如温脾汤(大*、附子、干姜、人参、甘草)。湿热泻痢,泻而不畅者,亦可与*连、*柏、木香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的出血,或火热上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口疮。前者,常与*芩同用,如泻心汤(大*、*岑、*连);后者,可与*芩、石膏、生地等同用。
3、用于瘀血阻滞的多种证候。常与活血化瘀药配伍。若产后腹痛,腹中有瘀血,常配桃仁、?虫,如下瘀血汤(大*、桃仁、?虫);血瘀经闭,可与当归、红花同用;跌打损伤,瘀阻作痛,可与苏木、川芎同用。
4、用于湿热*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如茵陈篙汤(茵陈、栀子、大*)。现代用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可用于肠痈,常与丹皮、桃仁等同用,如大*牡丹皮汤(大*、牡丹皮、芒硝、桃仁,冬瓜仁)。如与地榆研末油调,可作烫伤和热毒疮疡的外敷药;与陈石灰炒后去石灰,研末撒布伤口,能治创伤出血。
3-12克。研末服,每次1.5-3克。外用适量。
不宜久煎。孕妇、月经期、哺乳期慎用或忌用。
含蒽醌衍生物大*酸、大*素、大*素甲醚、大*酚、芦荟大*素、番泻叶甙A等,又含鞣质。
能刺激大肠,增加肠的张力和蠕动,减少水分吸收,因而有泻下作用。大*蒽醌甙类经久煎煮则被水解,泻下作用减弱。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多数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大*酸、大*素、芦荟大*素的抗菌作用较强;能促进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有利胆、排石和增进消化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创面液体外渗;并能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故有止血作用。又有收敛止泻作用。对小鼠黑色素瘤、淋巴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乳腺癌、艾氏癌(腹水型)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作用。
芒硝
为含有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有碱土地区。秋冬之间,扫取天然地硝,加萝卜片,用水共煮,全部溶解后过滤,将过滤液放冷静置即析出结晶,结于上面,细芒如锋者,名芒硝(结晶形如马牙者,又有牙硝之称);沉于下面,成块者为朴硝。干燥备用。
苦、咸,大寒。归胃、大肠经。软坚泻下,清热泻火。
1、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常与大*相须为用,如调胃承气汤(大*、芒硝、甘草)。若热邪与水饮结聚,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者,常配伍大*、甘遂以泻热遂饮,如大陷胸汤(大*、芒硝、甘遂)。
2、用于皮肤疮疹,赤热痛痒。可用本品以水溶化,涂抹患处。亦可用于目赤灼热及咽喉肿痛,可单用或配硼砂等,用水溶化,洗眼或含嗽。
9-15克。外用适量。
不宜煎煮,可冲入药汁内或以开水溶化后服。孕妇慎用。
含硫酸钠及少量的氯化钠、硫酸镁等。口服后,在肠中不易被吸收而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道保持大量水分,肠内容积增大,刺激肠粘膜引起蠕动亢进而致泻。
附:玄明粉为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一般是取芒硝溶于水中,加1/10量的萝卜片共煮,滤出不溶物,溶液放冷至析出结晶,将结晶晾干后用纸包裹,悬挂通风处,待其风化成白色的粉末即成。味甘咸微苦,性寒。有与芒硝类似的功效,但作用较缓和。临床主要用于口腔和咽喉肿痛、溃烂。常与冰片、硼砂配伍,研末吹患处,如冰硼散(硼砂、冰片、玄明粉、朱砂)。用量6-12克。外用适量。用法同芒硝。
番泻叶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叶。产于印度、埃及。晒干用。
甘、苦,寒。归大肠经。泻热通便。
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单用泡开水服,或与枳实、厚朴同用。如为水肿鼓胀,可与牵牛子、大腹皮等峻下、利水药同用。
3-6克。
宜用开水泡服。入煎剂须后下。孕妇慎用。用量稍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
含番泻叶甙A、B、C和芦荟大*素葡萄糖甙、大*酸葡萄糖甙,以及芦荟大*素、大*酸、山茶素、植物甾醇及其甙。
有类似大*的泻下作用。
附: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库拉索芦荟和好望角芦荟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物。主产于东、南非洲,我国广东、广西亦产。全年可取。割断叶片,收集其流出的汁液,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即成。
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经。有与番泻叶、大*类似的泻热通便的功效。又能清肝、杀虫。常用于热积便秘或肝经实火,头晕目赤,烦躁失眠,以及蛔虫腹痛,小儿疳积。用量1-1.5克,作丸、散剂。使用注意见大*、番泻叶。
续随子
为大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续随子(千金子)的种子。晒干炒用或打碎去油用。
辛,温。有毒。归肝、肾经。破结消肿。
主治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腹水胀满,肚腹胀大等症。
0.5-1.5克。
①含马栗树皮素、大戟脂、脂肪油等。②为利水和峻下剂,其功效与大戟、甘遂相似,其毒性亦较大。体质虚弱和孕妇严禁使用。
(二)峻下药
本类药物作用猛烈,能引起剧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便排出;有的药物还兼有利尿作用,故又称峻下逐水药。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证。这类病证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每多证实而体虚,故须根据患者当时的病情,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补攻兼施等治法;并时时注意邪正的盛衰,及时固护正气。
此外,本类药物多具有毒性,故对炮制、配伍、剂量、用法及禁忌等,都必须充分注意。
甘遂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根。主产于陕西、山西等地。春秋采挖,去外皮以硫磺熏后晒干。生用或醋炒用。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用于胸腹积水,水肿腹满,气急喘促,大小便不利等。单用有效。复方中常与大戟、芫花等同用,如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现代用于肝硬化、血吸虫病腹水及渗出性胸膜炎有一定效果。如水饮与热邪结聚所致的水饮结胸,气逆喘促,可与大*、芒硝同用。此外,亦可用于热结便秘,如《圣惠方》以本品研末,炼蜜为丸,治二便不通。
2、用于湿热肿毒。研末水调涂敷患处。
作丸、散剂,每次0.5-1.5克。
本品不宜作煎剂。生甘遂不宜内服。体虚和孕妇慎用。
含r-大戟甾醇、甘遂甾醇、甘遂萜酯A、B等。
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而产生泻下作用。泻下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宜入丸、散剂。生甘遂的乙醇浸膏对小鼠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毒性亦较大;经醋灸后其泻下作用和毒性均有减低。据报道,本品与甘草配伍,如甘草的用量等于或少于本品时无相反作用,有时可能解除本品的副作用;如甘草用量大于本品时,则有相反作用。
芫花
为瑞香科灌木芫花(紫芫花)的花蕾。产于安徽、江苏、四川等地。春季当花未开放时采摘,晒干或烘干。醋炒或醋煮用。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
用于痰饮停聚胸胁,喘咳,胸胁引痛及水肿胀满。常与大戟、甘遂、大枣同用。治水肿腹胀,如《普济方》则以本品与枳壳同用。
此外,可涂敷头癣;同甘草煎汤洗冻疮。
1.5-3克。作丸、散剂每次0.6克。外用适量。
体质虚弱和孕妇严禁使用。本品毒性较大,用时严加注意,民间用来毒鱼,故又称鱼毒。
含*酮甙(甙元为芫花素)、芹叶素、谷甾醇及刺激性油状物。有类似甘遂、大戟的泻下作用。小量有利尿作用,大剂量反能抑制泌尿。醋制芫花醇水提取液,对小鼠有一定镇咳、祛痰作用。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戟
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的根。主产于山西、安徽、广西、四川等地,以秋季采挖为宜。生用或醋煮、醋炒用。
苦,寒。有毒。归肺、大肠、肾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用于水饮泛溢所致的水肿喘满,胸腹积水及痰饮结聚等证。单用或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痈肿疮毒及痰核。常与麝香、雄磺配伍。
1.5-3克。作丸、散剂每次1克。外用适量。
体质虚弱和孕妇禁用。
主要成分为大戟乳脂、皂甙、柠檬酸、鞣质等。
有峻下和利尿作用,对肾脏有刺激作用。
大戟、芫花、甘遂都为攻水之猛药,但大戟主攻脏腑之水湿;芫花驱除肺部之水湿;甘遂偏消除脏腑以外之水湿。
牵牛子
为旋花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炒用,捣碎。
苦,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杀虫。
1、用于热积便秘和水肿腹胀。可单用研末服。水肿胀满,常与大戟、木香等同用,如大戟散(大戟、牵牛子、木香、猪腰子)。
2、用于虫积腹痛,如牛榔丸(牵牛子、槟榔)用于驱杀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
3-9克。作散剂,每次0.5-1克。
裂叶牵牛含牵牛子甙、脂肪油、有机酸等。
牵牛子甙在肠内遇到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能刺激肠粘膜,使肠道分泌增多,蠕动增加而产生泻下作用。有利尿作用。体外试验对蛔虫、绦虫有一定杀灭效果。用量过大可出现神经症状及便血、腹痛、呕吐等。
商陆
为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商陆的根。产于河南、安徽等地。秋、冬、春采挖。切片晒干或阴干。醋制、久蒸或生用。
苦,寒。有毒。归肺、大肠、肾经。泻下利水,祛痰止咳,消肿毒(泻下利水宜醋制,祛痰止咳须久蒸)。
1、用于水肿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可单用或与利尿退肿药茯苓、赤小豆等同用,如疏凿饮子(商陆、槟榔、椒目、木通、大腹皮、泽泻、茯苓、赤小豆、生姜皮、羌活、秦艽)。古方中有用本品同糯米或鲫鱼煮食治疗水肿者,具有攻补兼施的意义。
2、现代又用于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多单用作蜜丸服。
3、用于疮疡肿毒。可用新鲜商陆酌加食盐,捣烂外敷。
3-9克。外用适量。
含商陆碱、商陆素、氧化肉豆蔻酸、皂甙、硝酸钾等。
有泻下作用和利尿作用(但大剂量反引起尿量减少)。有祛痰、镇咳作用。干品毒性较强,鲜品经长时间煎煮,或反复蒸晒,其毒性逐渐减弱。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流感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生品有较强的毒性,大剂量服用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并能刺激延脑运动中枢而产生四肢抽搐,甚至可导致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和心搏障碍。
巴豆
为大戟科乔木巴豆的成熟种子。产于四川、云南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果皮尚未裂开时采摘,晒干去壳取出种子。将巴豆用粘稠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去皮炒焦黑用;或取净巴豆仁压榨去油取霜用。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劫痰,蚀疮。
1、用于冷积便秘,腹满胀痛。常与干姜、大*同用,如三物备急丸(巴豆、干姜、大*)。而《医学切问》以本品配伍*柏、蛤粉作丸服,则用于一切积滞。
2、用于腹水膨胀。如《补缺肘后方》用巴豆、杏仁灸*,作小丸服。
3、用于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窒息欲死。可配胆南星等内服;如证情危急,也可单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使痰涎吐出而通闭塞。现代以巴豆霜吹喉,用于白喉和喉炎引起的喉梗阻,有缓解症状的效果。
4、可暂用于疮疡脓熟未溃者。如验方咬头膏,以本品配伍乳香、没药、木鳖子等制成膏,外贴患处,能促使疮疡溃破,而排除脓液。
①本品乃猛烈峻泻之品,投入立刻奏效。故古人说:“巴豆禀性凶猛确有冲墙倒壁之功,斩关夺门之势”。因此,应用本品应特别予以注意。但巴豆泻下之力全在于油,油去则泻力大减。服巴豆而腹泻不止时,可用冷水解之。②大*、巴豆、番泻叶都为攻下之品,但大*偏于寒下,巴豆偏于热下,而番泻叶之下,居于两者之间。用量大小,关系泻下的缓急。
宜作丸、散剂,每次0.1-0.3克。外用适量。
含巴豆油,油中含巴豆树脂。并含巴豆毒素(毒性蛋白)、巴豆甙、生物碱。巴豆油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发泡。巴豆油在肠内遇碱性肠液,析出巴豆酸,能刺激肠道使分泌和蠕动增加,产生泻下作用。口服1/4滴巴豆油,1-3小时产生峻泻。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三)润下药
本类药物具有润燥滑肠作用,故能缓下通便。适用于年老体虚或产后、病后、血虚或津液不足,肠燥便秘。应用本类药物,须根据不同病情,作适当的配伍。如热盛津伤的便秘,可与清热养阴药配伍;血虚者,宜与补血药同用;兼气滞者,须配伍行气药。
火麻仁
为大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外壳,收集净仁打碎用。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津枯肠燥,大便燥结。常与杏仁、大*同用,如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大*、芍药、枳实、厚朴);如属老年或病后津亏及产后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常与当归、生地等同用,如润肠丸(火麻仁、杏仁、桃仁、当归、生地、枳壳)。
9-30克。
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1、B2及蕈毒素、胆碱、挥发油、卵磷酯等。有润肠缓泻及降压作用。如服用大剂量(60-克)可在1-2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四肢麻木、抽风、昏迷、瞳孔散大等中毒症状。
郁李仁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郁李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等地。干燥种仁入药。
辛、甘,平。归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1、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柏子仁等富含油脂的种仁同用,如五仁丸(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杏仁、桃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腹满喘促及脚气浮肿。可与薏苡仁、茯苓、冬瓜皮等利水退肿药同用。
3-12克。
含苦仁甙和大量脂肪油。
蜂蜜
为蜜蜂科中华蜜蜂所酿的蜜。原蜜中往往含有水份、尘土、蜡屑等杂质,故通常须加水稀释,煮沸、滤去杂质,再浓缩。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滑肠通便,润肺止咳,滋养补中。
1、用于老人、虚人及产后肠燥便秘。内服或将蜜做成栓子,纳入肛门。亦可与其它润肠药配用。
2、用于阴虚肺燥,久咳咽痛。单用或与润肺止咳药同用。此外,用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等治干咳、久咳时,亦常以本品拌炒(即蜜灸)。
3、用于慢性衰弱性疾病。可作为辅助药。丸剂、滋膏等补益药剂,常以此作滋养、赋形药。补益药常用蜜灸,以增强补益的功效。用于溃疡病、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
此外,用以涂敷疮肿、烫伤,有解毒和保护疮面的作用;又可用以缓解乌头、附子等药物的毒性。
15-30克。外用适量。
入煎剂或送服丸、散剂时,冲服即可,不须煎煮。
含果糖、葡萄糖、蔗糖、有机酸及泛酸、烟酸、维生素A、C、E等。
有杀菌作用,如痢疾杆菌与化脓性球菌于5%蜜汁中,5分钟后停止活动,20分钟即被杀灭。对创面尚有收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蜂蜜生用性凉清热,熟用性温补中,古人说:“蜜生性凉,能清热;熟性温,能补中;甘而和,故解毒;柔而滑,故润燥。”所以为夏季热病常用之引药。又为制药之主要原料。
二、泻下方
(一)攻下方
大承气汤出《伤寒论》
大*、芒硝、枳实、厚朴
通便泄热,软结消胀。
阳明腑实,热积便秘,腹满胀痛,烦躁或神昏谵语,苔*燥,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本方以枳实、厚朴消痞满,大*、芒硝去燥实,四药配合既消燥实引起的结滞不通,又破痞满造成的肚腹胀大,故用本方治疗由痞、满、燥、实引起的大肠结症时,每获良效。
①本方去枳实、厚朴加甘草,名调胃承气汤,主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脘痛。
②本方去芒硝,名小承气汤,主治实证便秘,腹满胀痛(以痞、满、实为主的便秘)。
③本方去枳实、厚朴、加玄参、生地、麦冬,名增液承气汤,治老年体衰,阴虚津亏之大便秘结较重者。
④本方加*参(人参)、当归、甘草,为*龙汤,治气血双亏,大便燥结。
痞为心下痞气,宜用枳实以破之;满为肚腹胀满,宣用厚朴以调之;燥是肠中燥结,故用咸寒的芒硝以软坚润燥;实为大便秘结不通,故以大*攻其积滞。
(二)峻下方
十枣汤出《伤寒论》
甘遂、大戟、芫花、大枣
峻下遂水
胸腹积水,水肿腹满,大小便不利,或气急喘促等。
本方以芫花泻肺部水湿,大戟逐脏腑积水,甘遂攻逐脏腑以外一切水湿,三药配合为攻逐水饮之峻剂。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峻猛之药攻邪,必伤脾胃,故选大枣,一顺其脾胃,二缓诸药之峻毒。对正气虚弱的患者应慎用或尽量少用。
(三)润下方
麻子仁丸出《伤寒论》
麻子仁、杏仁、大*、芍药、枳实、厚朴
润肠通便,消肿除满。
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以致津枯肠燥,大便燥结。
本方为小承气汤(大*、厚朴、枳实)加麻仁、杏仁,白芍组成,方中麻仁滋阴润肠通大便,杏仁降肺气以润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再以小承气汤通腑利便泄肠热,白芍养阴生津助麻杏之力。凡老年、体弱、大便燥结难下时,可用本方治疗。如兼阴虚津枯,可配合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麻油等应用。如热重,也可加*芩、栀子之类以清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