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南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枣的最佳吃法,功效翻10倍百岁国医每
TUhjnbcbe - 2021/2/17 22:52:00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http://pf.39.net/bdfyy/index_pre.html

?

点击查看视频△?

?

要点总结中医认为,红枣有健脾安神、养气补血的功效,常食有助于补益气血、滋养脾胃。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皂苷,可以促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舒缓地放松神经、促进睡眠,经常吃有助于改善睡眠。它还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维持心肌律动。国家级名老中医路志正路老介绍过它吃红枣的吃法——三蒸红枣。三蒸红枣的做法:选择肉质厚实、颜色鲜亮的红枣,洗净后放入锅中蒸20分钟,取出放在阴凉处晾3-4个小时。再蒸20分钟,取出晾3-4个小时。最后再用小火蒸20分钟即可。蒸好的红枣晾凉后可以装入密封罐里保存,每次吃的时候上蒸锅加热一下,去掉枣皮和枣核食用,每天吃三颗即可。

小厨开通视频号啦!

会有更多实用精简的养生食疗方和您分享!

看完视频记得点下

TUhjnbcbe - 2021/2/17 22:52:00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用以吟诗入画,留下许多墨宝和诗词佳作。花中四君子除可供观赏外,它们的很多部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今天就说说中药里的“四君子”。

舒肝和胃白梅花

白梅花又称春梅、绿萼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性平,味酸涩,入肝、肺二经。据测定,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还含有纤维素和花色素,入肝、肺、胃经,具有疏肝、和胃、化痰、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疮毒以及精神抑郁等症。《饮片新参》载:白梅花“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所含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对肠壁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助于防止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纤维素和花色素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消除身体内部具氧化破坏作用的自由基,可以延缓衰老,防止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生。

治梅核气:取白梅花6克,橘饼2个,水煎服。治小儿小痘,反复发热:取腊月清晨摘取带露水的白梅花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食之。治瘰疬(淋巴结结核):取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入屉置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服七日。治暑热烦渴:白梅花、白菊花各10克,玫瑰花15克,开水冲泡频服。治高血压:白梅花3克,决明子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绿梅冰糖茶:取白梅花5克,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绿萼梅、冰糖,代茶饮。具有疏肝和胃、通经活络、理气化痰功效,可用于梅核气所致咽中梗梗不舒,及易发火、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者等。绿梅茶:取绿萼梅10克,绿茶4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具有理气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症见两胁胀痛,胃脘胀痛,郁闷不舒,食纳减少等。梅花粥:取粳米80克煮成粥,加入白梅花5克,再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吃三五天,能起到舒肝理气,促进食欲的作用。注意:白梅花虽性平,但阴虚重症见舌红无苔、少津、口干喜冷饮等仍不宜长期饮用,久服会伤阴耗气。

调气和中建兰花

建兰又名燕草、秋兰、八月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可常年采集,鲜用或晒干入药;花多在秋季采集,阴干即可。其性平,味辛,入心、肺、脾三经,具有理气,宽中,止咳,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久咳,胸闷,腹泻,青盲内障等症。《纲目拾遗》进一步阐明其功效:“素心建兰花除宿气,解郁。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

治久咳:取建兰花十四朵,水炖服。治虚劳咳嗽:干建兰花、叶各30克,鹿含草15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可加入适量白糖矫味。

治阴虚胃燥,口渴胸胀:取猪五花肉克,加冬笋克,口蘑30克,入调料炖至肉烂,再加入建兰花瓣80朵,稍炖即可出锅,佐餐适量食之。治血虚眼目昏花,浮肿脚气:取鸭肝克,切片上浆过油断生,下豆苗克,建兰花15朵,加泡椒、葱、姜、蒜等翻炒,入调料勾芡即成,佐餐食之。

竹子全身皆良药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子,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胆、胃经。据测定,含有*酮、酚酮、蒽醌、内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症。《药品化义》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所含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研究还证实,淡竹叶对金*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清心利尿,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治疗风热外感、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诸症均取得较好效果。

治热渴:先取淡竹叶克,水煎去渣取汁,然后下茯苓、石膏各30克,小麦20克,瓜蒌15克,水煎温服。治霍乱利后,烦热燥渴:取淡竹叶克,浓煎取汁,分五、六次服之。治诸淋:淡竹叶、车前子、大枣、黑豆(炒,去皮)、灯心、甘草各4.5克,水煎不拘时温服。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6克,木通3克,生甘草2.4克,车前子(炒)9克,生地*18克,水煎服。

淡竹茹简称竹茹、又称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成卷曲扭缩丝状团形,入药可生用,亦可将生姜水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內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凉,味甘苦,入胃、胆经。含有木质素、纤维素、丁香醛、松柏醛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吐血、衄血、崩漏、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本草逢原》称:“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

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淡竹茹、石膏各30克,桂枝、白薇各15克,甘草10克,共为细末,枣肉泥和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日服3次,白开水送服。治哕逆:竹茹15克,陈皮10克,人参6克,大枣5枚,生姜5片,水煎温服,日服3次。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竹茹、枳实、炙半夏各30克,陈皮45克,茯苓24克,炙甘草15克,共捣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治齿龈间血出不止:取生竹茹60克,醋煎含之。

治*泡热疮:取青竹茹1小团,青木香60克,苦杏仁20粒(去皮、尖),上药入毫升麻油用慢火煎至杏仁呈*色,捞出药渣,加入松脂15克,熬成膏,使用时,将少许药膏涂抹于患处。注意:竹茹性凉,凡属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者忌服。

淡竹沥简称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破伤风等症。《本草备要》载:竹沥“清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治消渴、小便多:以竹沥水代茶频饮,连服数日。治中风口噤不知人:可取淡竹沥30克灌服。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取竹沥代茶饮。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取胆星末1.5克,天然牛*0.06克,研细后,用生姜汁三匙、竹沥1小盅调匀送服。治中风痰迷心窍:取竹沥、生葛根汁、生姜汁各20毫升搅匀温服。

治小儿重舌:取巴豆1粒研为细末,用竹沥调成糊状,敷于印堂穴。待皮肤发红后去掉。注意:竹沥性寒,凡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天竹*又称天竺*、竹膏,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性寒,味甘,入心、肝、胆经。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钾、硅质等,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癇等症。《本草汇言》载:“天竺*,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本草经疏》亦载:“天竺*,为小儿家要药,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明目、疗金疮者,总取其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

治鼻衄不止:天竺*、川芎各0.3克,防己15克,共研为细末,每服1克,白开水送服。治小儿急热惊风,手足抽搐:天竺*30克,雄*(水飞)3克,朱砂、麝香各15克(分别研细),胆南星克,共为细末,煮甘草水为丸,皂子大,温水化开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三、四次服;五岁服1~2丸。暑伏可用淡盐水送服。

竹笋为禾本科植物竹子的新生嫩芽,营养十分丰富,据测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成分,为优良的保健蔬菜。它既可食用,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竹笋性微寒,味甘,具有益气开胃、清热化痰、通利水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纳呆食少、肺热咳嗽、消渴等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载:“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笋所含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降低肠管压力,软化粪便易于排出,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通利大便的作用;对浮肿、腹水、急性肾炎、哮喘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同时科学家发现,竹笋中含有酪氨酸和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可减少大肠癌、乳腺癌的发生。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竹笋虽有诸多医疗保健作用,但对患有胃病的人还是少食为好,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竹子的这些部位亦入药:竹卷心为嫩竹叶卷面而未张开的幼叶,具有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清火力较强,多用于温热病心热烦闷、神昏等症。竹衣为禾本科植物金竹杆内的衣膜,同麦冬、甘草、橘红、茯苓、桔梗、杏仁、竹叶水煎服,能治喉哑劳嗽。竹精为新竹管腔内之液汁,能治汗斑。竹实为竹的颖果,有益气下积的功效。

疏风清热话菊花

菊花又名节华、金蕊,为菊科植物白菊的头状花序,不仅供人观赏,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凉,味甘苦,入肺、肝经。据测定,含有菊苷、氨基酸、*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本草经疏》载:“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并解毒,苦入心、小肠,以泄滞结内热,故烦热并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所含的酚性可以增加心脏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对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降低,起到抗衰老作用;菊花提取物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抗炎作用;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蒲公英赛烷型三萜烯醇类,对皮肤肿瘤、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芩、山栀治热盛烦躁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多配生地、枸杞子等同用;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有临床报道,用菊花治冠心病取得满意疗效。

治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取菊花、金银花各30克,头晕明显的加霜桑叶12克、动脉硬化、胆固醇高者,加山楂24克,分四次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清热明目、降压降脂:取菊花、霜桑叶各16克,夏枯草10克,加水毫升,大火煮沸,加少许冰糖代茶饮。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取甘菊花克,巴戟(去心)30克,肉苁蓉(酒浸)60克,枸杞子90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饭前空腹以淡盐水送下。治眼目生翳:取白菊花、蝉蜕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9克,入蜜少许,水煎服。临床报道,用白菊花治疗冠心病取得明显效果:取白菊花克,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两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毫升,每次口服25毫升,每日两次,2个月为1疗程。临床证实,服药后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此法无其他副作用。

菊花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配制菊花酒。取菊花0克,生地克,当归、枸杞子各克,将上药入锅水煎取汁备用;再取粳米0克,加水煮半熟后沥汁,和煎好的药汁混匀,再上屉蒸30分钟,拌入适量的曲酒,装入瓦坛内封口,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围严保温发酵,7天后即可饮用,此酒能滋阴平肝,养血祛风,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等症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用于保健,还可熬制菊花粥,以清心、除烦、悦目、去燥;冲泡菊花茶,以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常饮菊花茶,对肝阳上亢、血压偏高等有较好的辅助疗效。还可制作具有清凉去火的菊花糕、菊花肴、菊花羹、菊花膏等美食;亦可自制菊花枕,起到“通关窍,利滞气”的作用,可以治疗头晕眼花、心烦失眠等症,对颈椎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证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故民间有谚语曰:“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菊枕处方:杭白菊(最好到茶店、超市购买新菊,陈货不宜)、绿茶、薄荷、蚕砂、决明子、绿豆、夜交藤各克,川芎、白芷、丹皮各克,上药共装入棉布袋做枕芯,外套枕套即可。此菊枕需长期坚持使用才能取效,不可置于阳光下暴晒,以防“药气”散失,降低疗效。

菊花入药必选味甘白者,即亳菊,亦可使用贡菊、杭菊、滁菊等,“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真菊延龄,野菊泄人。(《纲目》)”对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枣的最佳吃法,功效翻10倍百岁国医每